這一篇是第一次不是關於小孩子的,線上課程:中年兒女的父母照護指南。
我自己花錢購買的話,會有點猶豫,好像有點需要、又沒有很必要的一個線上課程。
感謝讓我開箱文,覺得光是看前面就收穫很多,很想抄個筆記,哈哈~~
就很有衝動寫成 mind map,花了一點時間去找 mind map 免費網站,發現畫圖也是很麻煩的,要上手寫得漂亮也需要多練習。哎呀!
https://shopping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Detail/91573
謝謝親子天下讓我開箱這個課程「中年兒女的父母照護指南」。在課程準備推出時,就已經密切注意,畢竟我就是目標族群(中年兒女)啊!
隨著年紀增加,爸媽面對身體的變化,我們面對身分的轉變 (被照顧者與照顧者),似乎都有點不大適應。主打療癒課程,對於三明治族群的我們,現在是很恰好的時機上這堂課。
點開課程可以看到大標題與下方影片的小標題,大標題一共分為五個部分
Part 1
身為中年子女的你,一切還好嗎?
Part 2
陪伴長輩面對身體與心理的變化
Part 3
凡是開口最難! 如何與長輩溝通?
Part 4
中年子女的自我關照與療癒
Part 5
沒有遺憾的陪伴
線上課程只能以瀏覽器開啟,用電腦或平板比較容易操作,尤其是按鈕都很小顆;課程影片內容字體都夠大,用手機也可以看得很清楚,碰到重點想截圖也比較方便。
開箱時為十月底,影片已經可以看到part 1、part 2 及一部分 part 3。
Part 1 部分就是引言,大致解說整個課程會提及的內容與順序,與課程介紹類似,可以參考網頁。 (https://learning.parenting.com.tw/programs/440e5cf8-3ec9-49df-86d2-7d00259ad5b8?visitIntro=1
)
Part 2 有五個影片,每段影片約十五至二十分鐘。分別從老化與衰弱症的定義、老化對身體的影響(哪些是需要就醫)、老化對於大腦的影響、老化對於認知的影響,及老化對於情緒的影響。
主持人蕭彤雯及袁瑋醫師都會以實際案例解釋,抽象的概念就很容易的理解與接受,感覺很像是巷子口的鄰居介紹一樣親切。
最喜歡的地方是彤雯姊都會以一個中年子女的角度提出疑問,或分享跟自己爸媽的相處情況。(如彤雯姊問說以衰弱症的指標來看,我們這些中年人不就已經符合兩三項了嗎?)
從第二章(part)開始,開頭就提示該影片重點為何,並依照該重點一一解釋,最後還有重點回顧複習該影片內容。
一開始,聽到重點時會很緊張地想要去抄寫筆記:什麼時候算正常或該就醫,以免忘記,後來發現課程很貼心地在最後時,準備了重點回顧。因此在課程進行時,就可以比較放輕鬆的去聆聽,同時比較身邊長輩們的狀況與課程講解之間的相似之處。
對於爸媽來說,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碰到老化。當碰到父母的身體狀況或情緒上的”轉變”,到底該不該就醫? 會不會因為誤以為正常老化,導致延誤改善的機會,加快了老化的症狀?
第二章的介紹與解釋,讓我對於老化這件事情有比較全面的理解,去學習到:什麼樣子的狀況是歸類在”正常老化”、那些需要及時就醫可以延緩或可逆的。對於自己這些擔憂,在聽這短短的影片時,有很大的紓解。
一來,對於相關知識的獲取,對於思考可能的變化時,會比較有根據與底氣;二來,因為彤雯姊與袁醫師的經驗分享,覺得自己的情況與擔憂並不孤單。
課程後續還有如何與父母溝通、無遺憾地陪伴,都很期待可以聽到更多分享。也很推薦同為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兒女,一起沒有負擔的來聽彤雯姊與袁醫師的講解。
#療癒課程推薦 #三明治世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嘿!你好。有什麼想說呢?留言給我 :)
請留下名字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