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 9月 2011

大清盛世

大清盛世‧瀋陽故宮文物展 對,已經過期了。慢吞吞的把心得生出來,反正也來不及看了。(聳肩)
看圖說故事,GO。

image這次展覽超有趣的Q版人物畫,但是只有在兒童學習單、商品販賣部的(賣到缺貨)茶包以及場外的屏風上得見,若有小書籤的話,應該會造成搶購吧,好可惜。
我找了孫珮、王文一起當個愛好文化青年。當天早上忽然想打給王文,問他要不要喝杯星巴克(買一送一嘛),竟然發現他還在床上夢遊哩!(這還滿難得的,因為賴床的通常都是我,特此記錄)
沒有導覽對於展覽物的瞭解差很多,團體導覽的老師通常都講的活潑生動,還有許多互動,但無法忍受人擠人的情況下辦了語音導覽。
以下大略依照官方網站的分類:白山黑水的戰士、后妃佳麗風華、君臨天下與宮廷雅賞/皇家御用。詳細吊書袋部分,請按最上面圖片,可連結到官方網站,我則只粗略提及個人感想。
白山黑水的戰士 此為一進去就會看到的展區。一開頭介紹瀋陽故宮的地位與滿族的興起,其中重要的當然是八旗的組成、組織方式。
八旗的甲冑展出,一字排開頗有氣勢,不過我們只注意到:那個頭盔部分阿(下圖右下角)...怎麼看起來好塑膠,感覺不太實用耶? 原來這些盔甲是慶典時所穿,甲冑是棉布打上泡釘,頭盔也是好看、輕便的漆木所製。
帶著八旗衝鋒陷陣的努爾哈赤,也展出了他的寶劍(下圖左下)。歷史博物館很用心的一整組的騎馬配備加武器展示,似乎等會兒努爾哈赤就要從旁邊走出來、騎上馬背。寶劍看起來還滿樸實的,果然是實用的工具(忽然想要驗一下上面是否沾滿了血?),妙的是刀鞘上包著的是鯊魚皮(下圖下方中),遼寧抓得到鯊魚啊?!
下圖左上角的則是乾隆閱兵所穿的甲冑。(放大圖/細節請按)皇帝穿的跟旁邊八旗所穿的材質當然不是同一等級,盔甲上面刻花、鎏金,看起來非常氣派,不過應該會很沈重吧。說這是閱兵所穿,是有圖有真相,旁邊放著一幅當時所繪「乾隆閱兵圖」:上面皇帝所穿,的的確確是這套甲冑!第一次看到圖片上古物真實的放在旁邊對照,讓人好生訝異。白山黑水的戰士
后妃佳麗風華 這兒展示了許多服飾,還有孝莊文太后的畫像。一頂據說非常珍貴的點翠頭飾,每隻翠鳥上只能取到幾支如此藍的羽毛黏上,所以相當昂貴。(無感)
也放了好幾雙清宮劇必備的花盆底。雖然清朝不用綁小腳,但踩在花盆底上的鞋子大小,再看看自己的,清朝女生腳好小。(是因為營養不良嗎?)
君臨天下 這部分的展區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了。
龍椅部分,我一定要大力稱讚歷史博物館, 把整個正殿(崇政殿)上的布置方式一併完整的重現, 而非拆成一件一件的展品單獨展出。(不過最近這種IKEA式的展示方式頗為流行,故宮好幾個展區也都如此)
下圖是從導覽手冊上翻拍,現場就是如是布置,看到會起雞皮疙瘩哩。可以距離龍椅兩公尺不到,仔細的觀察所有小細節,真是太~棒了。(細節)龍椅_0002
兩旁的對聯寫著: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。意謂:不要忘記祖先開疆闢土的武功;子孫領受領導合法性、奉行節儉美德,國運就能綿延不絕。(對聯的字?當然是最愛寫東西的乾隆皇的手筆!)
對聯、龍椅與屏風皆製於乾隆年間,在北京製作完成後才運至盛京。華麗萬千的屏風(北京乾清宮一樣),刻上康熙自古籍中摘取出的「為君之道」 分別為:
中扇屏「惟天聰明,惟聖時憲。惟臣欽若,惟民從義。」 右側二扇屏分別「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」、「功崇惟志,業廣為勤」 左側二扇屏則是「豈弟君子,四方為則」、「知人則哲,安民則惠」
又,龍椅就是個金碧輝煌的硬梆梆椅子,看起來不是個舒服的椅子。
另一把超有名的椅子,是皇太極的鹿角椅(下圖左側)。以鹿角做成靠背,其中四叉作為接觸椅子的支柱,而其他剩下的數叉則均勻的向椅外張開,剛好是八叉,是故意要暗示八旗嗎?除了鹿角,椅子本身是非常樸實,這張椅子看得出來是曾經有人常坐在上面的痕跡,皇太極在椅子上和眾臣討論的模樣似乎歷歷在目。
鹿角椅的椅背上讓最喜歡舞文弄墨的小朋友弘曆也給題了一首詩,大意就是讚嘆高祖父的豐功偉業。(不過高爺爺應該會想巴他的頭吧。崇拜就崇拜,幹嘛一直亂塗鴉!)
弘曆小朋友除了在大殿上寫字、在高爺爺的椅子上寫字,連瀋陽故宮制高點--鳳凰樓的匾額都是他寫的:紫氣東來。
紫氣東來語出自道德經,不過乾隆帝是以此譬喻大清自東方發跡。據說這塊匾是瀋陽故宮的必看景點,但從2007年,去那兒看只能看到替身了,這次可是本尊來臺哩。
后妃衣服只覺得厚重,龍袍相比可是華麗很多 (怎麼好像孔雀?) 展場展示好幾件皇帝的衣物,日常生活、夏冬衣物、外袍、內袍,最吸引人目光的當然是龍袍(乾隆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)。這件完全符合在清宮劇中看到的龍袍,是參加宮廷慶典、筵席所穿的「吉福袍」,是屬於弘曆小朋友的。
歷史博物館很貼心的在龍袍下方放置了講解龍袍花樣的牌子(很大一塊):龍的數目、花樣代表的意義,不過那些圖案真是多到不行,我們三人蹲在龍袍前面找尋「五穀豐收」、「風調雨順」,比找尋威利還難。image
宮廷御賞 這邊我看到很多人提到冰箱、小火鍋等等的。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「玉牒」跟「玉冊」。玉牒,就是清代皇室的族譜,規定每十年重修一次。直系的宗室是用黃色書皮,旁系的則是紅色書皮;活著的用朱筆,去世的以黑筆寫。現場擺了一本厚厚的玉牒,不記得是哪年修訂的,查到的資料指出1921年最後一次修訂的玉牒,共七千頁、十萬餘人,真是相當驚人的一個數字。
玉冊似乎又可稱為諡冊,是跟玉寶(諡寶)一併展出的。是在帝后去世,冊封諡號後所做的。玉冊寫的是生平事蹟,刻在和闐玉上,玉寶則是刻有諡號的玉璽。(都回老家賣鴨蛋了,為什麼還需要印章呢?)現場展出的是努爾哈赤與孝莊太后的玉寶,大大的一方印,上面刻著滿、漢文的落落長諡號;玉冊則是精緻到不行,漂亮的書寫體刻在玉上,貴氣。
現場還有展示當初冊封孝莊太后為莊妃的冊文,一樣要滿文、漢文對照。我只注意到這公告留白很多,只想著怎麼預估的長度不對嗎? 後來聽別人心得才知道是為將來如果晉升,可以在後面繼續寫,不過後來莊妃就成了孝莊太后,也就沒得升。
影片 他們有一段十幾二十分鐘的瀋陽故宮拍的(宣傳)片,覺得拍的很有感覺哩。其中提到瀋陽故宮記錄了一個王朝的青年期,看著這個王朝興起、入關。影片中孝莊太后的小房間,真的不大,又相當的儉樸。想著當年他們努力壯大、克勤克儉的生活著,或許不像紫禁城般豪華盛大,但是刻苦的青年彷彿更有其生命力。
後記 我這一篇斷斷續續寫了快一個月吧。果然不適合寫這種展覽回顧文。(哭泣)下次有機會去瀋陽故宮一看,應該會更有趣才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嘿!你好。你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想說呢?留言給我!
別忘了一併留下名字好嗎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