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 2月 2011

阿姊婚宴—part one

我家阿姊從前年(2009)年底獲得阿母認可之後,就開始著手進行婚宴的準備工作。因阿姊與姊夫都在米國打拼,大部分的事情都由家中「積極進取、奮發努力」的阿母代勞。

從看日子,決定熱門的民國一百年元旦與下一週的禮拜天(1/9);訂場地、勘查習俗等等,皆由我家阿母一力承擔擘畫。

勘查禮俗,阿母要我上網去 GOOGLE 一下約定俗成的步驟,列印了兩份相互比較,確定需要準備的項目與物品;帶著小弟與我,到喜餅街去踩街,一邊吃下午茶(試吃)、一邊聽門市小姐介紹禮俗順序與下訂就贈送的「禮俗必備的物品清單」;抓我勇闖中山北路婚紗街,阿殺力的和門市訂約。

阿爸看起來氣定神閒,似乎很放心的交由娘親全權負責。在某個週末,發現正在睡午覺的阿爸,肚皮上面蓋著一本「婚嫁禮俗」。(嗯~)

通知親家公(姊夫的母親已經過世)決定的訂親、婚宴日期,阿母秉持一貫的風格,所有事情、包含需請親家公配合準備物品,通通條列成一清單傳真過去,以免疏漏。

在阿姊(2010)五月回來時,抓緊時間讓男方來下聘、帶去婚紗店挑選好所有的白紗禮服、分送喜餅(還要打包數盒帶回米國)。

2010 八月,家姊在德州達拉斯教堂舉行婚禮,重要的白紗是由我家阿母一路從台北拎過去的。

2010年底,家裡堆滿了各式禮俗所需物品(十二禮、米篩等等)、雞毛蒜皮大小事宜(如發喜帖、訂高粱酒)大致底定後,兩位主角終於姍姍自美返臺。

非主角不可的事情還是有的,其中一份禮是給姊夫訂製西服,抵台後馬上讓師傅量身;敲定拍婚紗照、看照片與取件的時程。除此之外,兩人就悠閒的逛街、吃小吃。(吃到都福了)讓雙方家長去費盡腦力安排桌次及座位。

桌次安排可真是件棘手的事情,像是:阿爸回金門通知親戚,原本因為要來台北吃喜酒,似乎大家意願不高,但在數週前又紛紛打電話報名,而且是一家大小都會賞臉出席,桌數要重新計算數量;

阿母的親戚們,則是要費心安排座位,畢竟這個叔公跟那個嬸婆吵架、某嬸婆又不跟姑婆講話等等,簡直需要帶入數學公式才解得出來(有解嗎?)。

新人?恩?婚禮小物、紅酒訂購都是文忠哥、景聖大叔查詢下訂的,我一時之間還真想不出來我家阿姊跟姊夫到底做了什麼呢?!(雙手一攤)<--下班回家只看到他們歡樂的在家裡頭滾來滾去,讓人嫉妒的牙癢。

終於要講到婚宴了,字數爆多(抱怨也爆多)。
下回分曉!(希望不要拖稿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嘿!你好。你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想說呢?留言給我!
別忘了一併留下名字好嗎,謝謝。